Tuesday, January 31, 2012

城市:其一

凝望著天空,彷似一片沉寂之時,那邊廂傳來叫賣聲、母親教子的吵罵聲、這邊廂傳來少女們的笑聲、店舖播放著流行曲的樂聲。再而是車聲、腳步聲、雀鳥聲也偷偷地滲入其中。腦中仍然是一片空白,卻又好像想起了甚麼。

城市就是這般紛雜難瞭,如同我們的思緒。

Thursday, January 26, 2012

告別最後的現代主意義者

我們談情說愛,我們努力尋找心之歸途,我們告別最後的現代主意義者安哲羅普洛斯(Theo Angelopoulos)。



又一大師到那彼岸去了。還記得在電影節工作的那一屆,焦點導演就是Angelopoulos,當時滿心歡喜,因有幸可見大師級導演一面,還要是自己喜歡的大師級導演,怎料當年Angelopoulos因身體不適而取消了來港的行程,Meet-the-audience的環節被迫取消。當時在《The Dust of Time》的放映場內,李大人及Bede san還邊說笑邊說:「說不定end credit後,Angelopoulos會從銀幕後走出來跟大家說『I am sorry, I am slow like my film, thats why I am late.』」,然後李大人又說,有機會再邀請他來港吧。怎料到,他還沒有再來港,便到彼岸去了。

Angelopoulos帶給了我們詩一般的影像,告訴了我影像是可以這般令人沉溺。電影的傳統敍事根本一點也不重要,每段戲看似甚麼也沒有發生,影像卻在不斷的自我擴張,運用一個又一個的長鏡頭,迫使作為觀眾的我們一起上路,去探索影像想要表徵的意義,去思考作為一個個體在時間、歷史洪流中的立命之處。我毫不了解希臘的歷史,但卻明白歷史帶給人沉重的感慨,了解經歷歷史的人們的疲憊傷感。尤記得《The Dust of Time》裡那振盪的、母親的手,究竟鏡頭停留在母親的手有多久? 是一分鐘? 五分鐘? 十分鐘? 仰或已經是半個世紀? 《Landscape in the Mist》中,姊弟兩人的尋父之旅,終點站是大樹,兩人在霧中擁抱著大樹:「如果你願意,你可以重新創造這世界。就像我一樣,手輕輕一揮,霧就會消除。」看似消極悲觀,卻總可以在悲觀中帶出希望。



Angelopoulos影片中的角色,總跟我們一樣在歇力地尋找,尋找失落了的東西,那失落的或許是一個身份、或許是往日的理想、或許是半個自我、或許是更多更多的東西。在那殘酷的現實中尋找,前路帶著霧,我們能夠做的就是認清現實,努力的去尋回那失落的,to be a better person,能做的就只有這些,就像戲中的人物一樣。




Wednesday, January 18, 2012

我們

為甚麼要去提醒自己,

提醒自己,

要有活著的感覺